新安江模型程序及案例下载,新安江模型动态。
新安江模型是77779193永利自主研发的概念性流域水文模型。著名水文专家赵人俊教授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初在研究新安江流域水文规律过程中提出了蓄满产流的基本概念,是流域产流机制领域的原始创新。随后在新安江流域洪水预报方案编制基础上提出新安模型。模型从二水源到三水源,经历了不同的发展时期,并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基本定型。
新安江模型最初以实测雨量站为中心,采用泰森多边形划分计算单元,主要用于考虑降雨空间分布不均匀,故把计算单元划分也称为“分单元面积”,模型也被描述成“分散式模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3S技术的发展,现基本上多采用以自然流域分水岭划分计算单元,有效推动了基于新安江模型的分布式模拟。
新安江模型描述的是一个计算单元内降雨径流的产汇流过程,模型结构将整个过程概化为蒸散发、产流、分水源、汇流四个部分,汇流部分又划分成坡面汇流、计算单元内河网汇流阶段。各计算单元至流域出口断面由河道相连接,故流域整体汇流过程划分成了三个阶段。模型结构具有流域计算分单元、流域汇流分阶段、坡面汇流分水源“三分”特征。
新安江模型为降雨径流模型,适用于湿润半湿润流域的水文模拟及洪水预报。在产流量计算部分,以“蓄满产流”理论为核心,由指数型张力水蓄水容量曲线描述计算单元内张力水蓄水容量空间分布变异性,由此导出完整的产流计算方法;在流域蒸散发计算部分,根据流域土壤蒸发和植被散发实验研究成果,设计了三层蒸散发计算模型;在分水源部分,引入自由水蓄水库将产流量分割地表径流、壤中流以及地下径流,计算单元内自由水蓄水容量空间分布变异性采用类似于张力水的指数型曲线描述;在坡面汇流阶段,忽略了流域坡面对地表径流的调蓄作用,壤中流和地下径流分别采用不同线性水库描述流域包气带的调蓄作用;在计算单元内河网汇流阶段,采用经验单位线或滞后演算法描述河网对径流的调蓄作用,由于经验单位线调试困难,现多采用滞后演算法;河道汇流阶段,采用分段连续马斯京根法,理论上不属于新安江模型的核心组成部分。
不考虑马斯京根法,新安江模型参数共15个,敏感参数7个,详见参数表。
(供稿:张行南 zxn@hhu.edu.cn,内容持续完善中)
新安江模型结构框图